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勇闻名于天下,曾两次救出刘备之子刘禅,被刘备称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他跟随刘备近三十年,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他却始终没有被刘备封为重号将军或者列侯,只有一个杂号将军的官职和一个亭侯的爵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还是因为刘备的偏心,亦或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
赵云最初是公孙瓒的部将,后来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公孙瓒。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刘备,并对刘备产生了敬佩和友谊。他曾向刘备承诺“终不背德也”,表明了他对刘备的忠义之心。后来,他在公孙瓒兵败身死后,主动找到了刘备,并正式成为了刘备的麾下将领。
赵云跟随刘备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和信任。他不仅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还在危急关头两次救出了刘备的儿子刘禅。他还曾劝谏刘备不要攻打孙权,以免引起内乱。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无愧于“常山赵子龙”的美名。
刘备也对赵云十分信任和赏识。他曾经与赵云寝则同床,视之如同关张一般的兄弟。他也多次给予赵云重要的任务和职责,让他镇守江州、荆州等要地。他对赵云的评价是“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足见他对赵云的器重和敬重。
赵云在跟随刘备期间,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以下是他主要的战绩:
- 博望坡之战:配合刘备大败曹魏名将夏侯惇。
- 长坂坡之战:救出此时刘备唯一儿子刘禅,并保护甘夫人安全撤退。
- 汉中之战:在汉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地挡住了曹操支援大军,并上演真实版空城计。
- 入川之战: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以安抚民心。
- 战江陵:在关羽被害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以免引起内乱。
- 战白帝城:在刘备兵败之时,率先挺身而出为刘备解围,并护送刘备返回成都。
赵云的这些战功,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显示了他的勇敢、智慧和能力。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武将,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功劳,足以让他成为蜀汉的名将之一。
然而,赵云却始终没有被刘备封为重号将军或者列侯,只有一个杂号将军的官职和一个亭侯的爵位。这是为什么呢?
所谓的重号将军,是指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等高级军职。这些军职只有七个,而且只有皇帝才有权任命。所谓的杂号将军,是指其他不属于重号的各种将军,如翊军将军、镇东将军、征南将军等。这些军职虽然也是将军,但是级别较低,而且数量较多,不太受重视。
刘备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刘备称帝后,关羽与黄忠已经离世,迁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这两份名单中都没有赵云的名字。赵云只被封为翊军将军和永昌亭侯。这样的待遇,显然与他的功劳和能力不相符。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封赵云为重号将军或者列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刘备需要平衡各方势力。刘备在夺取益州和汉中时,并非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借助了荆州集团和西凉集团的支持。荆州集团由刘表领导,主要由黄忠、魏延等人组成。西凉集团由马腾领导,主要由马超、马岱等人组成。这两个集团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地位要求。如果刘备只重用自己的嫡系元老如关张赵等人,而忽视了这两个集团的贡献和感情,就可能引起他们的不满和反叛。因此,刘备必须给他们一定的尊重和奖赏,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蜀汉的一份子,而不是外来者或附庸。
- 刘备考虑到赵云的性格和忠诚。刘备了解赵云是一个不计较名利、不追求权势、不怨恨委屈的人。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无论得到什么样的待遇,都不会有任何怨言或不满。他只是为了实现刘备的大业,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的赵云,刘备十分信任和敬重,也不需要用封侯或假节来激励或奖赏他。刘备相信赵云会一如既往地为他效力,不会因为官职或爵位的高低而改变。
另一方面,刘备也有自己的考虑和安排。他知道赵云虽然没有得到重号将军或列侯的名分,但是他在蜀汉军中的地位和威望是无人能及的。他在战场上的勇猛和智慧,以及在政治上的忠诚和谋略,都让他成为了蜀汉最可靠的支柱之一。刘备也没有忽视赵云的功劳和贡献,而是给了他重要的职责和任务,让他镇守江州、荆州等要地,保卫蜀汉的基业。刘备还有意让赵云成为自己儿子刘禅的辅佐和保护者,因为赵云曾两次救出刘禅,并与他有深厚的感情。刘备希望赵云能够在自己去世后,继续支持和辅佐刘禅,维护蜀汉的统一和安定。
因此,赵云未能封侯,并不是因为刘备对他不够重视或不够公平,而是因为刘备有着更高层次和更长远的考虑。赵云也没有因此而感到委屈或失望,而是默默地承担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忠心于主,忠诚于国。这样的赵云,才是真正值得尊敬和敬仰的英雄。
赵云虽然未能封侯,但他却不因此而感到遗憾或失望。他一生忠心于主,忠诚于国,不求名利,只求功成身退。他的遗憾,不是在于自己的地位和待遇,而是在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的荣耀,不是在于自己的官职和爵位,而是在于自己的品德和功绩。
赵云的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他没有能够亲手为刘备报仇雪恨。刘备伐吴失败后,赵云劝谏刘备放弃复仇之心,以免引起内乱。刘备不听,将赵云打发至江州。后来刘备病逝,赵云也没有参与后来的吴蜀之战。他虽然忠于刘备,但也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和理智。他无法为刘备的私怨而牺牲国家的利益。他没有能够为诸葛亮北伐成功而尽力。赵云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多次随军出征,但也多次遭遇挫折和失败。他虽然敬佩诸葛亮的才华和志向,但也不能改变战争的局势和结果。他无法为诸葛亮的大业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没有能够为刘禅保卫蜀汉而奋战。赵云在刘禅即位后,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保护皇室安全。他虽然爱护刘禅如同自己的儿子,但也不能阻止刘禅的昏庸和软弱。他无法为刘禅的王朝而维持自己的忠义。赵云的荣耀,主要有以下几点:
他以忠勇闻名于天下。赵云在跟随刘备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和勇敢。他不仅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还在危急关头两次救出了刘备的儿子刘禅。他还曾劝谏刘备不要攻打孙权,以免引起内乱。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无愧于“常山赵子龙”的美名。他以智慧辅佐蜀汉政权。赵云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武将,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显示了他的智慧和能力。他不仅在汉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地挡住了曹操支援大军,并上演真实版空城计;还在入川之战中,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以安抚民心。他以品德感动后人。赵云为人正直清廉,不计较名利,不追求权势,不怨恨委屈。他曾拒绝赵范送给他的美女嫂子;曾坚决反对分赐成都房屋田园;曾主张先灭魏后伐吴。他的这些品德,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赵云虽然未能封侯,但他却不因此而黯然失色。他的遗憾,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他的荣耀,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他的一生,是一部忠勇智慧品德的传奇。他的名字,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