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前者多因一方违约、不可抗力等法定或约定事由,后者则源于重大误解、欺诈、胁迫等。
其次,两者法律效果大相径庭,解除后往往能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而撤销则导致自始无效。
最后,行使方式也有所差异,解除需通知对方,撤销则须通过诉讼或仲裁。
合同解除跟合同撤销其实还是有点儿不一样的。接下来,让我给大家说说他们之间的几点主要差别。
第一个就是,他们为什么要解除或者撤销?合同解除的话,可能是因为一方做了什么违反规定的事情,比如说违约,或者是遇到了什么不能避免的困难,这些都是法定或者约定可以进行解除的情况;但是合同撤销就不一样了,它可能是因为有些搞错了的东西,比如被骗了,或者是被逼着签了什么协议之类的。
然后,程序上也有所差异,合同解除一般来说是需要通知另一方的;而撤销的话,你得去打官司或者找仲裁机构来帮你搞定。
最后,法律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合同解除的话,基本上是有追溯力的,也就是说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或者采取别的办法来弥补损失;但如果是撤销的话,那就意味着从开始的那一刻起这个合同就是无效的了。
合同解除和合同撤销其实是两个不太一样的概念。它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差别。
首先,就是导致它们出现的原因。合同解除,通常都是因为一方做了什么违反规定或者双方约定的事情,比如违约、遇到天灾人祸之类的情况;但是合同撤销就不一样了,它往往是因为有人故意误导、欺骗、威胁等等。
然后,这两种行为带来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合同解除的话,一般来说会让之前的协议全部作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采取别的办法来弥补损失;可是合同撤销就厉害了,它会让这个协议从一开始就没有效力。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怎么去实现这两种行为。要解除一份合同,通常只需要告诉另一方就行了;但如果想要撤销一份合同,那就得通过打官司或者仲裁这样的途径才行。
解析:
关于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两者之间存在着如下几点显著的差异性。首要的区别在于其引发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合同解除往往源于一方当事人的违反合约义务、遭遇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等法定或者双方预先商定的情形;而另一方面,合同撤销则主要是因为对重要事项的错误理解、遭受欺骗、受到强迫等因素。除此之外,二者所带来的法律影响也极具差异。总体而言,合同解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备追溯效力,可以使相关各方恢复到合同签订之前的状态或者采取其他必要的补救措施;
然而,对于合同撤销来说,其产生的结果却是自始至终的无效效应。
最后,在实施这两种行为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是互异的:对于解除合同,通常需要向对方进行明确的告知;但如果要撤销合同,那么就必须通过法院诉讼或者仲裁程序来实现相应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虽然都是合同消灭的制度,但两者并不相同:
(1)从发生原因来看,合同撤销权的发生一般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根据《合同法》第54条之规定,引起合同撤销的原因是: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情形下所订立的合同;而合同解除权的发生,既有法律的规定,又有当事人的约定,《合同法》第93条、第94条的规定即是。
(2)从适用范围来看,合同的解除主要适用于合同关系;而合同的撤销不仅可以适用于合同,对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不管其是否已成立为合同,均可予以撤销。
(3)从合同关系的消灭来看,合同的撤销必须由撤销权人提出,由仲裁机构或人民确认;而合同的解除则可以通过当事人协商或一方行使解除权而达到目的,不必经过仲裁机关或人民裁决。
(4)从发生的效力看,合同的撤销都有溯及力,《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而合同的解除要根据合同的履行情况和合同的性质及当事人的意愿来决定合同被解除后是否具有溯及力。
合同撤销权,即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权,是指撤销权人因合同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享有的以其单方意思表示撤销已成立的合同的权利。
相对于绝对无效合同而言,可撤销合同属相对无效合同,其在有撤销权的一方行使撤销权之前,合同对当事人仍有效力,故其相对无效。在行使撤销权后,合同无效溯及合同成立之时,自始不发生效力。
合同解除权就是合同当事人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它的行使直接导致合同权利义务消灭的法律后果。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方法,《合同法》第9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撤销权与可撤销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所享有的撤销权,在名称上具有相似之处,且在宣布撤销的后果上也具有相似之处,两种撤销权的行使都会导致民事行为自始不发生效力。根据12月底施行的《合同法解释一》第25条的规定:“债权人依据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请求人民撤销债务人放弃债权或转让财产的行为,人民应当就债权人主张的部分进行审理,依法撤销的,该行为自始无效。”所以,行使作为合同保全的撤销权也会发生与请求撤销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一样的效果。但是,二者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表现在:
1、二者是合同法上两种不同的制度,分别属于合同效力制度与合同保全制度。可撤销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贯彻意思自治原则,使撤销权针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请求撤销,从而实现撤销权人的意志和利益。而撤销权制度是法律为了保全债权人的利益,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所设立的一种措施,它并不在于保障当事人实现其真实的意思。
2、从主体上看,可撤销合同制度赋予撤销权人以撤销权,撤销权人一般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人或受害人。而在合同保全制度中,撤销权的主体是债权人。
3、从二者撤销的对象来看,可撤销合同中一方当事人所享有的撤销权是针对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而请求撤销,撤销权人请求撤销的是他与另一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也就是说撤销的是自己的行为。而债权人的撤销权主要是针对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实施有害于债权人权利的转让财产的行为而设定的,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旨在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民事行为。因此,这种撤销权的行使撤销的是他人的行为。
4、从效力上来看,在可撤销制度中,撤销只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所以撤销权的行使只是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而在合同保全制度之中,撤销权的行使将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将对第三人发生效力。
5、从权利的存续期间来看,两种撤销权的行使都要求从撤销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但我国《合同法》第75条规定,撤销权“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该规定并不适用于可撤销合同制度。
安装合同在日常工程中十分常用,那么钢构工程安装合同怎么写,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合同怎么写,弱电工程安装合同怎么写呢,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快来了解一下吧,更多知识尽在百科!
今天小编来为你介绍供应合同的相关知识,更多相关内容尽在百科栏目,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快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众所周知,撤销权是司法实践中很多人经常使用的一种权利,比如双方当事人的某些行为侵犯了第三人的利益,那么被侵权人就可以行使撤销权来撤销他们的行为。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撤销权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者如果想要和公司解除合同,那么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就可以签订解除合同协议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解除合同协议书怎么写?针对这个问题,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解除合同协议书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同终止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关系建立以后,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合同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那么 ,合同终止的条件有哪些?合同终止后会产生哪些后果?
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是合同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法律效果、适用情形和程序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首先,从法律效果来看,合同解除是指当事人依法终止已经生效的合同关系。解除后,双方不再履行后续义务,但已履行部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而合同撤销则是指因某种原因使得原本有效的合同自始无效,即从未产生法律效力。撤销后的状态如同该合同从未存在。其次,在适用情形上,解除通常发生在一方违约或不可抗力等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依据约定或法律规定要求对方承担相应责任。而撤销则多用于因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导致的一方当事人无法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该合同行为无效。第三,在程序上,解除一般需要一方通知另一方,并可能需要一定期限内提出。如果双方对此达成一致,可以直接书面确认;若存在争议,则可通过诉讼解决。而对于撤销,一般来说,被撤销的一方必须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作出判决来确认其无效。这意味着撤销过程往往更为复杂,需要经过司法审查。此外,从时间上看,解除通常是在合同行为发生之后进行,而撤销则可以追溯到合同行为成立之时。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一份被认为有效的契约因为某种原因被认定为可被撤回,那么它将会影响到所有相关权益和义务,使得各方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所做出的安排。综上所述,虽然“解除”和“撤销”都涉及到对原有契约关系的变更,但它们在性质、适用场景及处理方式上的差异,使得二者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在实际交易中,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以便于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